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26:量是人创造的观念,这个量没有灭就会一直落入比量 比较之下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说禅那证位,令住圆定,直趣菩提15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p0550q0nt6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说禅那证位,令住圆定,直趣菩提 15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(8)尊重行。经文:【种种现前,咸是第一波罗蜜多,名尊重行。】注释:「种种现前」:指菩萨种种所现成就的一一行。「咸是第一」,最上、究竟。前面方便波罗蜜所实现者,于此位中则皆令彼一一方便示现者,皆成究竟,及化导归于究竟无上。所以我们大乘菩萨,学佛的人,就是要学究竟、无上,不可以停留在权巧方便,要究竟。义贯:此菩萨妙行无不具足,且能令一切「种种现前」成就一一行「咸是第一」最上究竟「波罗蜜多」,广运众生到于究竟,「名」为八行为菩萨以愿波罗蜜为首之「尊重行」。

1869(9)善法行。经文:【如是圆融,能成十方诸佛轨则,名善法行。】注释:「如是圆融」:指圆融无碍之妙行。「能成十方诸佛轨则」:能成立诸佛教化众生之轨则,以菩萨一一教法,皆自身体力行故。义贯:此菩萨「如是圆融」无碍之无边妙行,善「能成」立「十方诸佛」教化众生之「轨则,名」为九行位菩萨以力波罗蜜万为首之「善法行」。

(10)真实行。经文:【一一皆是清净无漏,一真无为,性本然故,名真实行。】  注释:「一一皆是清净无漏」:「一一」之此菩萨于前就行,一一行皆达清净无漏。「一真无为」:然其一一行,其性皆是一真,本来清静无为,非是有为的造作功用,故是究竟真实之行。义贯:此菩萨于前九行「一一」自利利他之行,「皆是清净无漏」达于究竟。其性契入「一真」一真就是绝对,一真本来清净「无为」,说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唯是一真,就是这个道理,非是有为造作功用,「性本然故」性本然故就是,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具足的,「名」为第十行位菩萨以智波罗蜜为首之「真实行」。

 4.十回向位。(1)离众生相回向。经文:【阿难,是善男子,满足神通,成佛事已,纯洁精真,远诸留患,当度众生,灭除度相,回无为心向涅槃路,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。】

注释:「纯洁精真」:以第十行系一真无为,故称为「纯洁精真」。「远诸留患」:「留患」,余留之过患。因为已达一切圆成一真,双超空有,既不着空,亦不滞有,故不再有余留的过患未除。「当度众生,灭除度相」:即今于回向位中当度一切众生,就是《金刚经》讲的,实无众生可度,而灭除能度所度之相,简单讲就是应「无所住而生其心」。所以在座诸位!离一切相即名诸佛,要牢牢的背住,背这句话:「离一切相即名诸佛。」简单讲,着想,就你怎么说都不能成佛,这句话就是这么简单。作什么功德,不必吹嘘、一直吹捧,一直自我膨胀、统统化作真如自性。对这个佛教的贡献,对这个常住的贡献,度无量无边的众生,也统统不要吹嘘。所以,现在中国大陆,或者台湾,来了很多的随喜,赞叹师父为佛教做了很多事情,我一定跟他回答一句话,我只是做我该做的工作,师父只是做自己该做的工作,没什么了不起,我有这个能力,有这个实力,或者有这个愿力,不度众生那要做什么?整天吃饱饭没事做,对不对?久了就会生病,是不是?因此,虽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苦度,一切出家众、在家众,都要有正确的观念,你今天,你是义工,来到这里,很认真的在照顾讲堂、拥护讲堂,记住,就是一句话,做佛弟子该做的工作,那这样没什么高傲,没有什么能所。

现在四点了,我们休息二十分,那么,麦老师,等一下把课诵本法下去,因为我们剩下的到1927,剩下没几页,那么今天也没办法讲完,赶得太快也不行,所以等一下我们留一点时间,诵楞严咒还有十小咒,今天、明天,那么明天就会把这个《楞严经》第十四套完成。下个星期六,请带《楞严经讲义》,《讲义》就好!《讲义》就好!那么下星期,法无师有八关斋戒,十五日有八关斋戒,那么十四日上《楞严经》讲义,记得喔!《讲义》不是《义贯》,不要带错了,好!1872页,第二行!「回无为心向涅槃路」:以不着空有故,就是不立空有,亦不言涅槃之有无,故能不着于「离相」而落空,亦不着「即相」而滞有,因此回无为无作之心向无上大涅槃之路。

义贯:「阿难,是」十行位满心之「善男子」,于前十行中「满足神通,成佛事」轨则「已」(第九行),达「纯洁精真」(第十行一真无为),一切圆成一真,双超空有,「远」离「诸」余「留」之过「患」。如今登入回向位中「当度众生」而「灭除」能度所「度」之「相」,即相离相,无住生心;又须「回」一真「无为」之「心向」于无上大「涅槃」之「路」,不因离相而落空,不因即相而滞有,此「名」为第一回向位,菩萨之「救护一切众生」而能「离众生相」之「回向」行。

(2)不坏回向。经文:【坏其可坏,远离诸离,名不坏回向。】注释:「坏其可坏」:就是坏除可坏之相,坏除可坏之度相。「远离诸离」:「诸离」之能离与所离。离于能离所离,则入于不滞有无之中道。义贯:此菩萨「坏」除「其可坏」之度相,「远离诸」能「离」与所离,入于中道妙义,「名」为第二回向位菩萨之「不坏回向」。

1874页。(3)等一切佛回向。经文:【本觉湛然,觉齐佛觉,名等一切佛回向。】注释:「本觉湛然」:菩萨于此位当中,其本觉之心佛,湛然显现。「觉齐佛觉」:其本觉与诸佛所证之微妙觉悟齐同。义贯:此菩萨「本觉」之心佛「湛然」显现,其本「觉齐」同诸「佛」所证之微妙「觉」悟,其本觉与此妙觉皆摄入中道,「名」为第三回向位菩萨之「等一切佛回向」。

(4)至一切处回向。经文:【精真发明,地如佛地,名至一切处回向。】注释:「地如佛地」:其因地心便如佛之果地觉。义贯:此菩萨因地之「精真」开「发明」了,其因「地」心即「如佛」果「地」觉,因地果地摄入中道,「名」为第四回向位菩萨之「至一切处回向」行。

(5)无尽功德藏回向。经文:【世界如来,互相涉入,得无挂碍,名无尽功德藏回向。】注释:「世界如来」:意为「世界」与「如来」。「世界」是依报。「如来」是正报,「互相涉入」:依报于正报能互相涉入,如于正报身中现依报世界,而于依报世界中复现正报身。义贯:此菩萨于依报之「世界」与正报之「如来」身,皆能令「互相涉入」,正报中现依报,依报中现正报,「得无挂碍,名」为第五回向位菩萨「无尽功德藏回向」行。(以住此回向,得十无尽藏故。)

(6)平等善根回向。经文:【于同佛地,地中各各生清净因,依因发挥,取涅槃道,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。】注释:本节从略。

义贯:此菩萨入「于」真如理中「同佛」之「地」,且于其「地中各各」事上皆得「生清净」真「因」,并进而「依」循此等真「因」开「发」光「辉」,而「取」无上大「涅槃道,名」为第六回向位菩萨之「随顺平等善根回向」之行。

接下来(7)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。经文:【真根既成,十方众生皆我本性。性圆成就,不失众生,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。】

翻过来!注释:「真根既成」:「真根」,真如平等之善根。「成」,成就。「十方众生皆我本性」:十方众生皆我自心现量,本性中事。「性圆成就,不失众生」:「失」,遗失、忘失、遗弃。谓我之本性既已成圆满成就,了十方之众生亦本自圆成,此就体性上而言,然于相、用上,亦不舍任何一众生而不度,以法如是故;以随顺如是法性及法相,故称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,而仍作无尽之回向与救拔。这个法性还有法相是体用的关系,相就包括相用,法性就是体,所以体相论它是一体作为通论的,所以,如果随顺真如,就是体如、相如、用如,如果开悟见性,见到真如,就是因如、缘如、果如、理如、事如,无法不如就称为证悟到真如,如之一字,就是毕竟空义的意思。

义贯:此菩萨之「真」如平等善「根既」已「成」就,即依性起观,等观「十方众生皆我本性」中事,自心现量。诸位!谈到最多的自心现量,就是《楞伽经》。如果《楞严经》把它比喻作博士班,博士班,《楞严经》是教界里面,佛教界里面的博士班,那么《楞伽经》就是博士班的毕业论文,毕业论文。如果,你《楞严经》能听五成,那你《楞伽经》只能听到二成至三成,听不懂的比较多。那么一定要讲,把究竟的统统把它显露出来,能够为佛教带来一片新希望,水平也拉高,这是师父这一辈子的愿力和本分之事。底下是,我之本「性」既已如是「圆」满「成就」,亦当成就众生,令达一真,绝「不」遗「失」任一「众生」而不度,「名」为第七回向位菩萨之「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」之行。

(8)真如相回向。经文:【即一切法,离一切相;惟即与离,二无所着,名真如相回向。】

注释:「即一切法」:「即」,近也,当体也。不失众生,当体一切,便是「即一切法」。「离一切相」:此一切能度与所度,皆我本性,即是本「离一切相」:除本性外,无有一相可得,一切归于一真,名「离一切相」。所以,当你研读的这个《楞伽经》,你就知道,世间没有任何法可说,没有语言,没有文字,没有法可说,没有能说,完全归于一真,绝对的寂静、真如、第一义谛大空。底下「惟即与离,二五所着」:「惟」,语助词(发语词),无义。无义。于「即」与「离」二者,皆无所着,不即不离。以不即,故超有:以不离,故超空。超越空有,而涵纳空有,即入于真如之境,故名「真如相回向」。

义贯:此菩萨于前位中所修得知不失众生便是「即一切法」,所以菩萨还是要即一切法的,但是即一切法,同时怎么样?一切众生皆我本性便是「离一切相;」为什么?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、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无就是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,所以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统统是我们的如来相。所以真正开悟的人,不见任何相,但见如来相,其相不可得,如是相、如是得、如是悟,并无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就会了解一切众生,皆我本性便是离一切相。「惟」于「即」一切法「与离」一切相「二」者,皆「无所着」,所以修行人,不着即或者着离,不即不离,超越空有而涵纳空有,故得入于真如之境,「,名」为第八回向位菩萨之「真如相回向」之行。

在座诸位!我们讲到真如,离一切法、离一切相,世间人,他为什么……现在讲一个,世间人为什么没有办法,进入如来的无尽的如来藏性?为什么不行?因为他受限于文字、语言、观念、符号、形状。例如说:我们的所有的语言,中文字的语言,就算给你四千个、五千个字好了,中文字能够用的几千个字,如果说全部都列出来,也是上万个字。人类所能发明的文字,就是一万个字,二万个字。你看!无尽的清净心,变成束缚在这二万个字,一、二万个字,中文里面,所以,语言没有办法表达无尽的义理,除非你证悟了,证悟就有办法用语言讲入究竟的义理,所以世间人,因为束缚在语言相,束缚在名字相,所以我们人类所能创造出来的,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转注、假借的这些语言,这些文字,它都是受限于有限度的东西。再来!我们应用语言去讲话,就会开始落入观念,用这个观念认为是对的,这个叫做所知障。书读的愈多,所知道的愈多,就变成愈来愈障碍自己的真如本性,这个叫做所知障,所知道的却障碍自己的真如,为什么?起骄傲心,不晓得这个跟解脱没有任何的关系。所以,人类的思维,是没有办法跳脱那一种语言相、文字相,逻辑就开始推论了。数学就是这样子,若A=B  B=C ∴  A=C这样推论是对的,但是佛法不是这样,若A非A,那你怎么办?

A不是A,A本身是空性的,你怎么推论呢?所以逻辑的推论,叫做比量,没有办法达到圣人的现量跟证量的境界,没有办法,所以开悟见性是实证的功夫,没有办法用推论的说:那个人大概、可能、也许、或许开悟。这句话不行。因此,人类自己捆死自己,叫做作茧自缚,死于文字下,死于语言下,死于观念下,死于相上,没有一法不执着,所以不能契入真如就是这个道理,就是这个道理,整个宇宙里面,统统是相,那一定要安排一个名,那安排一个名,安排一个相,就开始用妄想,妄想,妄想,所以有时候,书读的愈多,知识愈高,妄想就愈重,欲望就愈强。我们后天的教育就是包扎、包装着无明。知道吧!我们这个无明是这样子的心。诸位,看这里!无明的这一颗心,我们包扎,念小学包扎一层,无明并没有突破,初中的时候又包一层,高中的时候就包一层,大学的时候包一层,为了现行的生存必要,又假装学会做人,啊!学会做人。如果说读书。读书,读书可以解决生命的迷茫,那么为什么哪一些书读的这么多的人,干到高层的领导者,为什么会贪污?为什么会搞小圈圈?为什么会起贪嗔痴?如果教育可以解决生命所有的迷茫问题,这些博士、硕士,有的人跑去自杀,为什么?就是世间的学问,因为语言、因为文字它有限度,没有办法开采内在里面,最彻底的佛性,所以他碰到这个相,他就会突不破。

所以你要突破种种的相,突破语言相,突破音声相,突破种种的假相,回归到本来的理性跟智慧。因此,学佛就是直捣黄龙那一颗无始劫来的习气跟妄心。习气跟妄心被包装起来,就是后天的教育,后天的教育,这个人看起来很有修养,但是你不要让他抓狂……博士就会杀人,你相信吗?失去理性,为什么失去理性?他用教育包装无明,当教育没有用的时候,这无明就显露出来,博士会杀人的,真的,博士会作奸犯科的,博士会吸毒的,为什么?后天的教育不能解决我们生命真正的迷茫,所以唯有佛法,而佛法不一样,也就是语言、文字,它从釜底抽薪的从心里面,真如的清净甘露,把它潜移默化,慢慢慢慢把它升华,慢慢把它升华,把它升华。所以相不可得,名不可得,语言不可得,相状不可得,观念不可得,逻辑不可得,比量、推论不可得,妄想不可得,种种统统慢慢的恢复真如,慢慢的恢复真如的时候,心的原态没有这个,就是这么干净,这么的清净,这么的永恒,这么的圆满,所以人家才会走出家这一条路线。正因为佛法,才有办法解决,生命终极的迷茫,才能真正开采所谓的幸福、快乐。幸福、快乐建立在欲望之下,很快他就会失望。幸福、快乐建立在真如,究竟解脱的真理之上,这个快乐跟幸福,它是永恒的,它是永恒的。所以师父说:佛法、佛教是值得你用生命去投注的,用金钱还不行,可以用生命去投注的,因为它是真正的究竟的幸福,究竟的解脱。

底下,(9)无缚解脱回向。经文:【真得所如,十方无碍,名无缚解脱回向。】注释:「真得所如」:「真得」此菩萨一切所修皆为「本有一真」之得,故非得而得,不得亦不能得,此为本觉究竟之得。「如」,平等(此为动词)。「所如」,所成就之平等。这个平等是指究竟真如的平等心。此谓,真得所成就之平等境界(如),乃得无法不如,是故于十方皆得无碍。「无缚解脱」:「无缚」,本自无缚。本自无缚之解脱,是为无上大解脱。诸位!本自无缚就是不需要求解脱,缚脱一如,你们听过吗?没有束缚的本性,你为什么要求解脱,求解脱都变成束缚,「断除妄想重增妄,趋向圣道亦是邪。」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义贯:次菩萨一切所修皆为本有一「真」之「得」,即时如如「所」成真「如」究竟平等之境,是故无法不入,从而语「十方」界皆证一真皆而得「无碍,名」为第九回向位菩萨之本自「无缚」之无上大「解脱回向」之行。

(10)法界无量回向。经文:【性德圆成,法界量灭,名法界无量回向。】诸位!什么叫做法界量灭?这个要特别小心,量,是人创造出来的观念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无量,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在座诸位!如果说这个人拥有十亿,那就看他怎么来判断有钱跟没钱。如果说,就平常来讲,身价有十亿的人,说这个是有钱人,可是对身价有一百亿的大公司,这十亿就变成没什么钱,这一百亿已经很多钱,对一个平凡人来讲,叫做天文数字,但是,如果像统一的几千亿,一千多亿来讲,这个又变成小巫见大巫了。所以,只要有那个量没有灭,简单讲,就是一直落入比量、比较之下,说这个人有钱,在这个角度有钱,这个人没有钱,这个人有钱、没钱要看这个比较。所以这个,见到真如性德圆成的时候,它是没有数目字的,没有数目字就是最大的数目字。法界空,不能用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数量来表达,用数量来表达就是观念,所以法界量就是观念量,就是逻辑推论量,就算无量无边,那还有一个无量无边。所以究竟真如,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讨论,绝对没有任何的语言、文字、数量。所以,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什么?就是不缺钱的人。懂得知足,懂得离相,他不缺钱,有时候,偶尔也会拿出来少许的钱,出来布施,他生活不是很好,但是他还能够拿出来一点点东西,一点点金钱来布施,这个人比有钱人更了不起,所以不是有钱人……当一个有钱人,还继续追求的时候,这个有钱人就变成穷人,因为,他还有多求,有所求就是穷,当一个人有智慧,懂得知足,懂得生活知足,那么这个人在金钱上,我的日子过得去,我这辈子有房子住,有饭吃,我日子过得去,我没有这个金钱的观念,那么这个人就离一切钱的相,这个人的快乐就无量无边。所以,穷人跟富人,并不是拿有钱跟没有钱来衡量,有钱不等于快乐,没有钱也不等于不快乐,但是不要穷到太严重,穷到太严重是真的很苦,看病也没钱,缴税金也没钱,人家要来查封,对不对?连骑一台脚踏车都没有,每天都用走路的,又生病,高血压也没人理、没人看,那这个,我讲的不是这个,我讲的是,至少也有基本盘这种生活,我讲的是这样,若这样就很凄惨。

注释:「性德圆成」:「性」指第八回向位之「真如相回向」。「德」指第九回向位之「无缚解脱回向」。「性」为体;「德」为用;故至此位体用兼备,圆满成就。「法界量灭」:法界量灭,「法界」:为十法界,即六凡(天、人、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、四圣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。「量」:称量,数量,一切量系由分别而得。分别就是观念,所以整部数学就是这样子演化,但是数学是一种工具,你不能说数学不对,没有数学,你怎么计算,你怎么历算?当然,它有它的……这是一种工具。我们就知道,语言、文字是工具,数学也是一种量的工具,化学元素,H2O,怎么样?这个都是一种工具,让我们了解物理、化学,大自然的科学,统统要用到工具,用到工具就必需语言,必需符号是不是?必需要有观念,让我们产生种种的知识、常识,科学的常识都是用观念,都是必需用这些符号。以此菩萨已入一真如界,故十方法界之分别相,悉皆泯灭,归于一真。法界量灭,「法界无量」:「无量」,不可称量。以法界悉归一真故,诸位!一真还是不可得,一真就是绝对真,没有任何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佛教讲的一就是绝对,没有任何的比较。不复可以量而称量之,究竟不可分别,离称量相,名为法界无量。若可分别、可称量,即时其数量再大,亦是「有量」。

义贯:此菩萨由于前第八、第九回向位中,所修之「性」与「德」,体与用,兼而有之,「圆」满「成」就,故至此位中,一切「法界量」皆泯「灭」,悉归一真,此则「名」为第十回向位菩萨之「法界无量回向」之行。

5.四加行。(1)暖地。经文:【阿难,是善男子,尽是清净四十一心,次成四种妙圆加行。即以佛觉用为己心,若出未出。犹如钻木。欲然其木,名为暖地。】

注释:「尽是清净四十一心」:「尽」完成,尽修究竟。「四十一心」:指前之干慧地、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共四十一位。以炽燃修行而不住于相,故得称为「清净无垢」。诸位!不住于相,才能称为真正的修行人。如果我们每天常常打佛七、佛三,但是我们依然没办法离相,这个就是结缘修行。所以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,必需在离相中离一切相,才能够一心不乱,要不然你怎么能够一心不乱?你着一个相,你没有办法一心不乱,对不对?所以,在座诸位!这个一心不乱,有很深的含意,你内心有贪,能念一心不乱吗?没有办法拿,你内心有嗔,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吗?也没办法。你内心有愚痴,你能够念到一心不乱,没有般若智慧也没办法,没办法,所以由这个一心不乱,含意它很深的,但是很多人误解这个一心不乱,认为说。我什么都不看、不听、不闻,也不用开智慧,我就是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没有错。那些老太婆、婆婆,也有这样成就的,不过她可是下很多工夫了,很深的工夫。所以,我们如果是年轻人,还是要在般若智慧上下手,这样念起佛来、修行,修行也比较有把握。

「四种妙圆加行」:「加行」,加功用行。菩萨「住、行、向」三十位称为「三贤位」,以上十地称为「十圣」,于由「贤位」入「圣位」之前,需再加工用行,「拼命一冲」(有若最后冲刺),方得入于圣位,而成「入地大菩萨」(一般所说「菩萨摩诃萨」当是指入地菩萨,或「地上菩萨」:「地上」为初地以上之意)。故此「四加行位」为由贤入圣之转捩点。故此四加行位为本经所特有,以本经注重实际修正,故立此四加行门,以利实际上之修证。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」:「佛觉」,如佛之本觉,故称佛觉,亦即「如来密因」的本修因。「用」,当作,作为。「己心」,自己修加行的因心。亦即以如来佛之本觉,作为四加行的本修因,而去修证究竟了义「四加行」,乃得成就「菩萨万行」。密宗也有四加行,但是跟显教的四加行显然完全不同。「若出未出」:「若」,即将。「出」,指本觉之智火或智光之出。此谓,此时(在此位中),其大智火焰(本觉之智火),正处于将出未出之际。「犹如钻火,欲然其木」:「钻火」:钻火取木。「然」,同「燃」。就好像有人要钻木取火,想以所钻的火来烧木材,以取暖、烹煮、照明等。「其」,他的。「木」,柴薪。1885页,「名为暖地」:「暖地」,即暖位。意思就是说,指在钻木取火时,尚未得火之前,木头先会发热,称为「暖相」,有一点点温度,暖相现前时,便称为暖位。

义贯:「阿难,是」十回向位满心之「善男子」,已「尽」修「是清净」无垢之「四十一心」(干慧地、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),其「次」当「成四种妙圆」之「加」功用「行。」此菩萨「即以」如来密因的如「佛」之「觉,用」之而作「为」自「己」加行之因「心」。当此之时,其本觉大智火正处于「若」欲「出」而「未出」之际;这境界「犹如」有人「钻」木取「火」,而「欲然」烧「其」薪「木」,木未起火前,先有暖相现前,暖相现前,此「名为」菩萨加行之「暖地」。

詮论:关于此「四加行位」有四点需加说明:一、此四加行位系此大佛顶法的特别法门,有别于通教或藏教之内凡四位。我们在天台四教、四化法统统讲过了,五时八教就讲了,很清楚了。诸位可以参考师父讲过的天台宗的五时八教。那么藏通别圆,这个时候,四加行是不同于通教跟藏教。这个藏教,称为小乘教,通教,就是通小乘还有通大乘,从小乘通往大乘,这个叫做通,别教,就是专门为大乘讲的。圆教,就无法不圆,藏通别圆,圆教,就是所谓的顿悟、圆顿教。藏教(即小乘教)之「内凡四位」,也是称为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。这我们以前唯识学也讲过,名目虽同,意义与修行之阶次则大不相同。通教「内凡四位」是界于「外凡五停心观」多贪众生不净观,多障众生念佛观,多嗔众生慈悲观,等等这些外凡的五停心观。位与初果须陀洹之间,亦即在证果前,须先经过内凡之「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」四位,于证得内凡之第四位「世第一」之后,下一个刹那。即证得初果须陀洹,而入小乘初果圣位。本经「四家行」则是大乘菩萨历经四十一心的阶位之修证,然后才可达此地位,通过此四位之加行,而后得登大乘初地菩萨位,成为「菩萨摩诃萨」,故此「四加行位」与通教之「内凡四位」名目虽同,意义则不同。意义跟境界是大不相同。

二、此「四加行位」与真言密教「四度加行」亦不同。真言教的「四度加行」内容为:十八道加行、金刚界加行、胎藏界加行,护摩加行,此系出家众得传法灌顶,成为真言阿阇梨之前的修行。故密教之「四度加行」名称与显教之「四度加行」稍有不同,而项目(内容)与意义则迥然不同。附记,此「四度加行」唯三国正传(印度、中国、日本)之真言密教多独有。正统的真言密法,由「唐密」传到日本称为「东密」;以空海大师从唐.慧果阿阇梨请的密法后,最先在日本京都之「东寺」开坛传法,京都大家都去过,Kyoto是不是?故世称其法位「东密」;东密,所以记得,我们「安乐妙宝」就是东密,我们现在修的「安乐妙宝」就是东密。故知「东密」全部内容实是「唐密」。不幸「唐密」在中土于唐武宗灭佛之后,迅速式微,逮至有宋,已消灭殆尽,那么唐密。唐宋离今天来讲,已尽一千多年。诚可惜,可叹也,笔者承蒙三宝护念,有幸得因缘具足,曾至日本高野山(东密的总本山)求法、修法、六年往还,终至于圆通律寺真别所,完成四度加行,得金胎二界两部大法灌顶,为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阇梨;以此因缘,愿我如来正法,显密性相,皆得光耀于世间,广利一切有情,是所愿也。

第三、讲到藏教,西藏的四加行。三、西藏喇嘛教(藏密)亦有「四加行」之说,然彼「四加行」与汉传的显教「四加行」以及密教之「四度加行」,在内容上皆大不同(其四加行为:大礼拜、百字明、本尊法、及供曼达盘);在座诸位!这四种,师父统统修过。大礼拜,诸位!我们跟陈中兴去灌顶,去灌顶,跟上师去学。怎么样呢?去买,买那个三合板,就是我们薄薄的三合板,然后要带手套,要带手套,戴手套,知道吗?戴手套。这大礼拜,我们都……大礼拜的时候要这样子,啪,脚不能弯,膝盖不能弯,直接就扑下去,膝盖不能弯,大礼拜不能弯膝盖的,就扑下去,那么再起来,再起来,扑下去,再起来。为什么要戴手套,因为不戴手套,它那个三合板不平整,而且不光滑,不会滑,所以现在,如果你在道路上拜,我们看看西藏那个道路,通往那个布达拉宫的道路上,都有很多人在大礼拜,沿路车水马龙这样跑,他也在旁边拜,也不怕撞死,精神可嘉,在那个时候,他们也是这样扑,但是有的人是用跪的,跪的慢慢的下去,跪的下去,所以,那个要有板子才有办法,它会滑,嗖……再站起来这样。那个大礼拜拜完的时候,起来,满身大汗,都不用运动,满身大汗,真的,对身体很好,不会拜的人,他会撞到这个胸部啊……所以要会拜,要慢慢下去起来,这个大礼拜,百字明咒,师父也持过,本尊法,我们修那个……每一个人的本尊都不一样,每一个人的本尊都不一样,所以我们修的红观音,怎么样子,你的本尊是什么啊!再来就是供曼达盘,就是献曼达,这个师父都修过。那么后来,发现这个安乐妙宝很好,那么安乐妙宝是唐密,是东密的,我觉得安乐妙宝非常的好,所以我们文殊讲堂就用这个东密的,就没有用藏密的。底下说,故不应生混淆。

四、四加行中的「暖位」,如前所说,为本觉大智火然其之前的现象,其实,行者之身心皆生「暖受」,犹如冬日烤火取暖,故亦有称之为「暖乐」者。又,此暖受生时,行者全身自然暖和,寒冬虽少穿衣服,亦不畏寒。然正法行者于此暖相不应贪着,亦不应逢人便说。外道习禅亦有得此暖相者,而彼以着身相修行故,乃至常大肆炫耀,在座诸位!你看看那个书,你就知道,一直讲到神通,一直讲到感应,火化出来多少的舍利子,那个都是很大的炫耀,有报纸,怕人家不知道,还刊的很大,这个不是佛法,不是佛法,这用相来吸引人家,谓之为「拙火」焉,视为已得无上圣证,正法行人幸勿迷惑,勿着身相修行。

好,我们今天,因为明天还有剩下四十几页,讲的完,那我们诵完楞严咒刚好是五点半,今天、明天都可以诵楞严咒,我们到1927,告一个段落,到1927告一个段落,所以明天剩下四十页左右,四十页左右,所以不是很多。那么,我们今天跟明天都有一点时间,诵这个楞严咒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300: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,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

楞严经讲解301:在如来像前承佛威神力,舍少部分之身以偿宿债之微因求取忏悔灭罪

楞严经讲解302:八识田的种子在梦中会幻化出来,梦中遇到恶境界会念佛念咒就是真的功夫

楞严经讲解303:出家众每天忙于法会说是在度众生,其实跟了生死,跟道都没有关系

楞严经讲解304:选择同参道友,要选择那个心在道业上的

楞严经讲解305:楞严神咒详释:第一会有如调兵遣将布置部队,第二会一声号令下开始突袭

楞严经讲解306:会招感鬼神大部份是身口意不净,所以要全力的护净,一心持净戒

楞严经讲解307:生病的时候拿那个药和一杯水念楞严咒七遍后,水跟药给病人喝

楞严经讲解308:在阴间里面最胜、最尊重的是佛教,很尊敬学佛的人

楞严经讲解309: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都给这个持楞严咒的人、佩带楞严咒轮的人

楞严经讲解310:持咒并不能令你于犯戒有豁免权,持咒灭罪是指灭发心持咒之前的旧业

楞严经讲解311:我们今生今世有因缘来听闻到这个佛法,希望大家不要缺席

楞严经讲解312:修习一除恶因要断五辛,二要断婬杀盗妄,三破坏六根不去攀缘六尘

楞严经讲解313:修行人不了解真如自性最痛苦,用功也不对,不用功更不对

楞严经讲解314:要很小心,有这反覆无常的个性、情绪的人很容易堕落化生

楞严经讲解315: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,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,不一样的

楞严经讲解316:犯了重戒的人一般来讲是没有救,但是看到楞严经就会充满希望

楞严经讲解317:当你于一件小事情耿耿于怀,这时的你就已经失去正念了

楞严经讲解318:所有的相都是你的心,对相不满就是对你的心性不满意

楞严经讲解319:觉得修行很行,但为了某件事情又起烦恼,就是你的修行还是不行

楞严经讲解320:证得三昧力的人有这个定,所有的委屈、痛苦、烦恼都不存在

楞严经讲解321:不只以文字言说知解为已足,要看你的内心里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

楞严经讲解322:如果人类的欲望无法控制的话,大自然就会自我平衡让人活不下来

楞严经讲解323:佛法僧是一体,你皈依这个师父就是皈依所有的出家众,不是皈依某某人

楞严经讲解324: 修定之人心若一起念贪淫,心即生大动乱,便早已失定

楞严经讲解325:下辈子你跟哪一对父母亲有缘,这都是注定好的,这是我们的业力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87目录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-60链接(未完)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300链接(未完)

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《寿康宝鉴》原名《不可录》白话版 全

太上感应篇目录01--52(完)

修福者必看: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(净空法师讲述)

自然疗法:不一法师棍棒推拿、按摩疗法教学视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